• 092270218/2015-00053
  •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前程办事处
  • 通知公告
  • 2015-07-22
  • 2015-07-22
  • 2015-07-2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前程办事处关于印发《前程办事处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各行政村:

      现将《前程办事处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做好各自所承担的工作,推动我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5年7月22日


                                                  前程办事处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提升我办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根据《郑州市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文明办〔2015〕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河南 郑州先行”为纲领,以包含“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和创业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以“双评双创”(深化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评选、文明家庭评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文明集市创建)为着力点,突出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前程、美丽前程”提供保证。

二、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

      针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我办分层次、分对象开展宣传。1.在干部队伍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干部队伍中广泛宣传中国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奠定忠诚、纯洁、高效的工作团队基础。

      2.在群众中开展道德讲堂和文化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体现价值观。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抓住生日聚会、祝寿聚会、结婚典礼等重要活动的时机,讲身边好人好事、评坏人坏事,具体生动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河南和美丽乡村建设,使之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窗口和阵地。在农民群众中获得自觉的价值认同,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利用乡村基层党校、村民学校开展农民再教育,进行致富培训、法制教育和通俗易懂的价值观、道德观讲座,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组织农民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间礼仪、民俗活动中。

      3.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广泛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做人处事准则。积极构建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以“争做文明使者、争当美德少年”为主题,依托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三理”(生理、心理、伦理)教育、文体娱乐、技能培训和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农村未成年人参加“弘扬核心价值观,践行文明行为规范”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文明河南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1+1”爱心结对帮扶,建设“儿童之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监护和教育网络,使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

      4.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进一步修订、完善、宣传村规民约;组织各行政村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既契合本村人文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村民积极拥护并自觉执行,个性鲜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村规民约和村民守则。建立宣传村规民约的宣传栏;通过印制发放村民手册、传唱村规民约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村民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乡村文化传统;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变婚丧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自觉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尚。

      各行政村要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要达到“六个一”:即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有一支固定的队伍;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有一系列经常性的活动;有一本明细的台账;充分发挥监督、化解、宣传的作用,引导农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好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并创造性形成特色、亮点。

(二)围绕文明标准,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1.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按照《郑州市文明家庭评选管理办法》要求,抓好辖区内文明家庭评选、建档、管理等工作。组织参与全区“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和申报工作,并指导各村开展创评“星级文明家庭”活动。做到“四到户三上墙”,即创评标准、申报、评议、挂牌“四到户”,创评标准、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农户参与率90%以上,引导农民群众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家庭。

      2.发掘典型,树立榜样。发现、挖掘各村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结合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儿媳、好儿女、好妯娌、好家庭、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培育一批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充分利用道德模范故事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形式,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弘扬家庭美德,传递和谐和睦的文明家风,吸引群众踊跃参与,为文明家庭创建夯实基础,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好家风培育工作,使好家风家训赋予特色,广为人知,融入群众,代代赓续;扎实开展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民群体的精神风貌。

      3.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发挥文明村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形成连线成片创建新格局,扩大覆盖面,增强规模效应;丰富文明村镇创建的形式和内容,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培养一批群众文化骨干,设立一组文化墙,组建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开设一个道德讲堂,建设一个文体活动场所。全区各级文明村、办事处所在地都要建立一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

      4.开展诚信评估,争创文明集市。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以开展“诚信经营户”、“诚信摊位”、“文明摊位”评选为载体,引导市场守法、诚信、文明、有序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利用农村集市人群聚集的特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文明礼仪,宣传现代科学知识,使集市成为传播先进思想引领文明风尚的窗口,努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5.组建志愿队伍,帮扶困难群体。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深化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依照“六有一落实”的要求(有统一标识、有办公场所、有志愿者队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服务项目,落实志愿服务活动),在各级文明村、办事处所在地、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推进“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建设;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建立志愿者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将志愿服务的要求体现到村规民约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

      6.安排部署“三下乡”,抓好活动落实。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文化能人、文艺体育骨干、医护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志愿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三)大力优化农村环境面貌

      按照《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郑办〔2014〕21号)文件精神,围绕农村路(生态廊道)边、沟边、渠边、河边、田边以及村庄内外,普遍持续开展以垃圾清除、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立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清洁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作管护长效机制,组织新建、改建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公厕等基础设施;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清洁家园、水源、田园;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洁、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做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房、院落等传统风貌的整治,保护和修复井、泉、沟、渠等乡村要素,实现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总体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主次干道两侧和河道两旁环境干净)目标,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办事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亲自抓。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督促任务落实,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党政办统筹协调全办“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推进、督导和奖惩;各行政村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向党政办定期报送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各责任单位分别承担相应工作任务。

      (三)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自主自愿地开展创建活动。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统筹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完善投入机制,保证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经营、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资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采取“五个一”的办法,即“政府拿一点、企业帮一点、帮扶单位出一点、外出能人捐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2015年7月20日

 


主办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东路1278号 邮编:450048